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,出生在山东沂源一户农家,凭着有头脑、又肯干,在上世纪70年代,他就成了少有的万元户。1983年,村民选了这位能人来当村主任,希望他带领大家共同致富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,朱新礼辞去了村主任,自己创业,接手一个停产3年、负债千万的县城罐头厂。他要这个倒闭了小厂做什么呢?生产果汁。
当年,沂蒙山区为了发展经济,大面积种植果树,却因交通不便、信息滞后、不懂销售等原因,虽然丰收了,但果子卖不出去,只能看着优质苹果烂掉,太可惜了,朱新礼要将这些苹果进行加工然后销售,就创办了汇源果汁厂。
1993年,高浓度苹果汁诞生了,为了打开市场,朱新礼带着果汁样品和干粮煎饼,前往德国参加食品展,好产品和朱新礼的朴实,让他满载而归,首单就拿下了一个500万美元的订单。有着第一桶金,一年后,朱新礼就带人到北京顺义开公司,他认为,想要把事业做大,就得走出大山,而首都是最佳的选择。
1996年,朱新礼以7000万,拿下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5秒黄金广告。从此,“喝汇源果汁、走健康之路”的广告语被人所熟知,朱新礼也有了“果汁大王”的别称。
2000年,汇源果汁的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,也成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商,朱新礼自然不满足于此,他还有更大的目标。
朱新礼有快速将汇源果汁发展壮大的想法,外部资本同样是看好了这块大蛋糕,肯定是想来分得一块。
2000年,德隆的唐万新与朱新礼是一拍即合,德隆与北京汇源合作,他们的目标是,3年使汇源的年营业额达到100亿。2001年,德隆与汇源成立合资公司,前者占比51%,后者49%。2年多的时间,汇源果汁投资了20多亿元,将果树生产拓展到20个,成为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,还引进11条先进生产线个省份建立销售网点。
同时,汇源的年销售额也是快速上升,2001年15亿元,2002年就达到了22亿元。但是,朱新礼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,德隆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,收购饮料行业巨头并入汇源。德隆在资金投入方面,除股权转让款3亿元外,再没有其他资金进入合资企业,并且还从汇源拆借了3.8亿元。
与德隆合作,一方面让汇源快速扩张,在带来销售业绩的同时,也产生了不小的资金压力,另一方面,也让朱新礼本人感受到运用资本的优势,比用自有资金来发展企业,其速度快得多。
于是,朱新礼在现实面前,需要去寻找下一个资本合作伙伴。带着各自不同的想法,汇源与法国达能结合在一起了。2006年8月,达能以1.3亿美元取得了汇源22.2%的股权,成为企业的第二大股东。
不过,汇源与达能的合作,也将企业推向了巅峰,2007年,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,开盘首日汇源市值就达313亿港元,朱新礼当年也荣登CCTV年度经济人物。汇源的巅峰时代不过维持了半年,因为前期朱新礼投资水果种植基地的速度过快,后续还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、并且上游产业的收效较慢,从而严重影响了汇源的业绩。
而此时,朱新礼并不想在果汁饮料加工产业上再下大功夫,他有了新的宏伟蓝图,他想建立汇源大农业产业链,去布局上游产业,达到果品、蔬菜、茶叶等农业产品的全覆盖,这样,将原材料掌握在自己手中,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2008年8月,汇源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,在开幕式上,朱新礼与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相遇了。中国是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,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碳酸饮料上已经占据了60%的市场份额,它还急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,而果汁市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。
一个月后,可口可乐对外宣布,将以24亿美元(约合179亿元人民币)收购港股上市企业汇源果汁。如果收购成功,这会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最大一次收购案,可以借此占领中国果汁市场的相当份额。而汇源果汁卖了一个好价钱,朱新礼将可以套现70多亿元,他就有资金来实现农业帝国的梦想了。
网上还出现了是否支持收购的意见调查,82%的网友表示反对。大家普遍认为,汇源果汁是民族品牌,如果被外国饮料企业收购,将有损中国人的颜面,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。
对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,网友们不认可是次要的,也起不了决定作用,但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就不一样了。
这是对民族品牌的一种保护,对于外资收购本土饮料企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有前车之鉴的,如果汇源被收购,有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尴尬局面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百事可乐收购北冰洋,可口可乐收购山海关汽水和八王寺汽水,然后将这些品牌停产,用收购来的生产线生产自己的品牌。
北冰洋停产15年、八王寺汽水停产10年之后,才重见天日,但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名气和市场,而山海关汽水则彻底消失了。朱新礼在与可口可乐洽谈收购事宜时,估计是没有想到这些民族饮料品牌。另外,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成功,它很可能会利用资金实力和对市场控制力,来影响中国的果汁市场,将会对国内的果汁中小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。
收购受阻,朱新礼可以继续经营汇源果汁业务,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。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,因为之前朱新礼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可口可乐的收购上面,他压根就没有考虑收购失败的事情,所以他已经在企业内部做了收购成功的准备。
在双方还没有签订正式收购协议之前,朱新礼就先将汇源经营了十几年的销售渠道砍掉了,另外销售人员也从2007年的3926人减少到了2008年的1160人。同时,朱新礼还在国内多地投资了几十亿元建农业生产基地。
结果收购失败,汇源果汁的销售利润大幅度下滑,而且是出现资金紧张。2009年,中国果汁行业销量平均增长率为9.5%,而汇源只有0.9%。从2009到2016的8年间,汇源果汁的年净利润从2.33亿下降到1190万,其实就连续亏损了7年。
从2009年往后的10年间,汇源被外界称为“失血的十年”。谁能想到,曾经在中国排名第一的果汁企业,开盘当天股价上涨66%、创港交所年度最大规模IPO的汇源,10年时间总负债高达114亿元。
面对资金压力,朱新礼也在想各种办法进行自救,从2009年起,他开始了多元化战略。2009年,汇源推出“柠檬ME”,想对抗“水溶C100”,又想以果汁可乐对抗可口可乐,还推出了纯净水。
2014年,汇源入股中石化销售公司30亿元,仅占股0.84%,这个股权份额连单独推选董事的权利都没有,但是朱新礼却觉得只要能与中石化搭上关系,这个钱就花得值。朱新礼的这些措施,让外界看来就是在疯狂乱投资,最终导致了主营业务不赚钱,到期债务还不上,只能借新债、还旧债,更为糟糕的是,一笔违规放贷导致了汇源被停牌。
2017年,汇源果汁向旗下的汇源食品提供了一笔42亿元的贷款,影响了上市公司不能按时公布年报,并且违反了港交所的相关规定,2018年4月3日,汇源果汁被停牌。
为了重新获得港交所的信任,汇源果汁上市公司的高管离职了不少人,2020年2月12日,朱新礼与女儿朱圣琴也退出了上市公司董事会,朱新礼还辞去了董事会主席的职务。但是,到了港交所给的最后期限,汇源果汁仍然是无法满足复牌条件,2月14日,只能退市。汇源果汁,从一个民族品牌到黯然退场,太让人惋惜。
从2020年9月至今,汇源食品已经先后7次被法院强制执行,执行金额达23亿元。而朱新礼,41亿资产被冻结,收到10次限制消费令,6次被执行,1次失信被执行。
2021年6月,北京破产法庭已发布公告,在汇源食品预重整期间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人,对意向重组投资人的要求是:实缴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亿元,最近1年经审查的资产总额不低于10亿元或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。汇源食品是汇源果汁的运营方,也是汇源集团的核心资产之一,旗下有9家全资子公司、5家分公司、参股企业3家。
汇源集团的核心资产进行破产重整,对于负债百亿的汇源果汁来说,是件好事,它能为汇源食品提供资金、优化资产结构、化解债务危机。目前,已有几家意向企业正在向汇源食品的临时管理人咨询相关事宜,最终由谁来接盘这个昔日的果汁帝国,还需要几个月时间的等待,因为要对意向企业且进行尽职调查和方案遴选。
遥想当年,朱新礼从一个山东农民,奋斗成为果汁大王,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,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,赢得2007 年内港交所最大规模IPO。然而,在一场被叫停的可口可乐收购案之后,汇源果汁却深陷10年的衰退期,尽管它的创始人,也在使出浑身解数,依然不能自救,最终是负债百亿而进行破产重整。
翘首等待国内的某一家企业,能顺利接盘汇源果汁,让其重现辉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